“我会给那时候的自己提出三条建议:
- 在质量比较高的期刊上多发论文;
- 积极与其他研究人员建立关系并展开合作;
- 努力结识该领域的大牛,好从他们身上多多学习。”
“Mark博士所言极是,我最近受雇于一家新实验室,主要任务就是做研究。而以前发表研究成果并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所以我们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没有发表,当时也没有导师指导我们朝这个方向走……岁月不可追,所以在此我想给年轻导师一点建议:锻炼并激励自己的学生去发表论文……”
“我只想出两点——专注,专注,再专注;发表,发表,多发表。我想鼓励那些刚踏上科研之路的人:试着去发表那些自己也不是完全搞明白了的研究成果。哪怕是没什么名气的期刊,也去试试,几年后,你就会从中得到新的启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懂自己在做些什么,科技和知识都是在不停发展的嘛。”
“我想说的有4点:
抽时间阅读。其实,当我们被一堆事务缠身的时候,阅读几乎就成为被排在最后才要做的事了。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只需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
抽时间写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坚持,也可以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怎么做。我的一个同事是一周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写作,另外一个同事是每天一小时,还有一个同事每天早上要是写不够50个字坚决不出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找到你自己适合的,然后坚持下去!
不要浪费时间在不能使你简历增色的事情上,除非它们非常非常重要。例如,你可能花100多个小时开发一个网站来介绍你的研究,展示你的教学活动,但这些时间也可以用来写作。哪个对你的科研道路来说更为重要呢?或者,你可能花100多个小时来跟科研合作伙伴建立关系,虽然这也没办法写在简历上,但这种关系的建立很重要,关系到未来研究项目中的知识转化和团体参与。
不要害怕提问。问你一切想问的,比如究竟该发哪家期刊,是发论文呢还是出书呢?逮住人就去问,问导师、问院长、问同事,虽然到最后还是要自己来做决定,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很多前人的经验。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太害怕提问了,多么希望当时的自己胆子大一点。”
“如果回到过去,我希望自己动笔写之前先从研究中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一下整个研究。例如,在治疗一个病人时,明明很多简单的方法都可行,为什么非要进行那些复杂的实验室工作呢?写论文之前不妨站在编辑的角度思考一下——编辑会怎么看这篇论文?对最终研究成果的预想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开始就提出恰当的研究问题。”
“我会告诉自己,写论文时,要注意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强调与前人研究的区别所在,而不是重复自己已经知道的。另外,解决问题时,要知道把大问题切分成小问题,同样也要知道把支离破碎的小发现合成相互关联的大发现。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希望当时的自己可以找学院里的一个学术榜样,试着去效仿Ta, 看看是什么促使Ta在我们学院这么优秀,好好学习一下。另外,积极与他人交流,一起分享科研历程中的苦与乐。如果可以的话,跟比自己水平高的大牛们一起合作,一方面不断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声誉。”
“我的研究之路起步有点晚,但是一个人何时何地起步并不重要,各个层次的研究人员都有发表论文的机会,并且每一次发文经历都是一次值得好好学习的机会。如果当初我知道做研究和发表是我以后的兴趣所在,那我一定会在高中、本科、硕士的时候就好好培养这些能力。所以我现在经常鼓舞并培训那些对科研感兴趣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本科生或是硕士研究生),以帮助他们的科研之路可以更顺畅。”